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Gd-BOPTA增强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Gd BOPTA增强MRI与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MRI在诊断小肝癌 (SHCC)方面的差异 ,进一步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并观察其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 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SHCC患者 2 5例。采用GESigna 1.5T磁共振扫描仪。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 WI及Gd DTPA快速动态增强多期扫描。Gd BOPTA增强扫描亦采用静脉团注快速动态增强扫描 (同Gd DTPA) ,并在团注后 15min、6 0min行SE序列T1WI和FMPSPGR序列T1WI扫描各 1次。观察MRI平扫、Gd DTPA快速动态增强和Gd BOPTA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包膜显示情况以及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2 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4 2个。对SHCC病灶的检出率 ,MRI平扫为 6 9.0 5 % ,Gd DTPA增强为 85 .71% ,Gd BOPTA增强 (动态 延迟 )为95 .2 4 % ,和Gd DTPA增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和MRI平扫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查发现 30个病灶有包膜。Gd BOPTA增强对SHCC包膜的显示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和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评估自然生长状态下裸鼠原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空间和时间异质性的价值。方法   将25只原位HCC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和E组,每组5只,分别于原位种植瘤生长至第21、28、35、42和49天进行1.5T MRI扫描,获得DKI和SEM以下各参数: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扩散异质性指数α和扩散分布指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使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和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各组间肿瘤DKI和SEM各参数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KI和SEM各参数与组织病理学上坏死分数(necrotic fraction,N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肿瘤细胞增殖指标Ki-67指数、HE染色肿瘤最大径切面直方图异质性指标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峰度以及肿瘤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肿瘤MK、MD、α和DDC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肿瘤MK值明显高于A、B和E组(P均<0.05),α值明显低于A、B和E组(P均<0.05)。D组肿瘤MD和DDC值显著高于B组(P均<0.05),E组显著高于B、C组(P均<0.05)。5组肿瘤的MK值与SD和峰度值高度正相关(r=0.603和0.604,P均<0.05),α值与SD和峰度值高度负相关(r=-0.627和-0.620,P均<0.05)。从第21天至第42天肿瘤MK值与NF(r=0.587,P=0.006)、MVD(r=0.490,P=0.028)、Ki-67指数(r=0.569,P=0.009)和肿瘤大小(r=0.503,P=0.024)中度正相关,α值与NF(r=-0.577,P=0.008)、MVD(r=-0.490,P=0.028)、Ki-67指数(r=-0.574,P=0.008)和肿瘤大小(r=-0.488,P=0.029)中度负相关。从第28至第49天肿瘤MD和DDC值与NF高度正相关(r=0.706和0.664,P均<0.05),与肿瘤大小中度正相关(r=0.492和0.525,P均<0.05)。结论   DKI和SEM或可成为临床无创性评价HCC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的生物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27例脊柱病变的病例资料,活检部位包括颈椎5例、胸椎50例,腰椎58例、骶椎14例,所有活检标本送病理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通过后续手术病理和(或)临床随访确定最终诊断,以此为标准评价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计算不同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    127例穿刺活检术活检成功率为99.21% (126/12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穿刺活检获得明确诊断119例(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63例),7例无法明确诊断或出现阴性结果。经随访和(或)手术病理证实,最终确诊127例中良性病变67例,恶性病变60例。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2.06%(116/126),恶性和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 (56/60)和90.91% (6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3);穿刺活检术前单纯CT、MRI和核医学影像检查对脊柱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54%、68.48%和75.64%,均明显低于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脊柱穿刺活检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准确率高等特点,可弥补单纯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偏低的局限性,是确诊脊柱病变的良好活检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于裸鼠皮下种植瘤的不全微波热消融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能力。方法建立BALB/c裸鼠HepG2细胞皮下种植瘤模型。模型动物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在肿瘤生长至最大径约0.8-1.0cm时,采用微波对肿瘤进行不全热消融。并在治疗前1d及治疗后第3d、第7d、第14d进行常规超声及动态3D-CEUS检查。通过拟合,得出肿瘤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及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上升支斜率(s)、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段曲线下面积(AwI)和下降段曲线下面积(AWO)。结果在治疗后第3d和第14d时,两组之间PI、S、AUC、Aw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1d和治疗后第7d时,各个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3D-CEUS定量分析方法可反映裸鼠皮下种植瘤的治疗后状态,有助于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E)评价单次血液透析对右室(RV)的影响。方法入组存在透析相关低血压(IDH)的长期血液透析(MHD)(≥6个月)患者14例为IDH组,另入组无IDH发生的患者14例为非IDH组,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即刻(≤30min)采集患者3DSTE图像并分析获得右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参数,将透析前后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前参数比较显示,IDH组的RVEF较非IDH组显著降低[(45.9±2.6)%vs(52.0±4.3)%,P0.001],单次透析后,非IDH组透析后RV纵向应变较透析前增加(P值均0.05),IDH组RVEF和RV纵向应变均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单次血液透析对存在IDH的MHD患者右室功能的影响较大。3DSTE对于MHD患者的右心功能评估、随访及风险分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分级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5例由肝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9例由原发灶病理结合增强CT/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将肿瘤病理分级分为G1、G2和G3级。G2与G3级病灶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0例,G2级21例,G3级13例;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分别为(16.2±4.7)、(22.0±5.5)和(42.9±23.4)s;在动脉期增强过程中,79.4%(27/34)的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0.6%(7/34)的病灶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增强达峰时,61.8%(21/34)的病灶呈均匀增强,26.5%(9/34)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1.8%(4/34)的病灶呈环形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退,其中32.3%(11/34)的病灶呈轻度减退,67.7%(23/34)的病灶呈明显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减退。与肝实质增强情况相比,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可表现为"快进快出"、"同进快出"及"慢进快出"3种。其中52.9%(18/34)的病灶呈"快进快出",38.3%(13/34)的病灶呈"同进快出",8.8%(3/34)的病灶呈"慢进快出"。G2与G3级病灶间增强-减退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和减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目测法及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分析乳腺专用伽玛显像(BSGI)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乳腺肿块拟行手术的患者,术前10 d内行BSGI,分别采用目测法(结果分为1~5级)和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分析图像.选出目测法分级≥3级的患者,选取其乳房头尾(CC)位与内外侧斜(MLO)位中病灶与邻近正常乳腺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L/N)中的较大值作为BSGI图像分析的半定量指标.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通过ROC曲线计算目测法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指标L/N的界值;两者结合采用序列试验方法计算其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06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疾病34例(49个良性病灶),乳腺癌72例(73个恶性病灶及4个良性病灶).目测法分级取3.5作为界值时,ROC AUC为0.901(95% CI:0.838~ 0.965)最大,此时BSG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4% (68/72)和73.5% (25/34).对目测法分级≥3级的85例进行半定量分析:取L/N 1.92作为界值,其ROC AUC为0.870(95% CI:0.756~ 0.984)最大;恶性组L/N为3.29± 1.30,明显高于良性组(2.02±0.65;t=5.63,P<0.05).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7% (66/72)和88.2% (30/34).结论 目测与半定量法结合分析BSGI图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时间域最大强度投影(tim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MIP)用于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了16例拟行单腿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行术前单时相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single phas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sCTA)、术前术后两次320排容积CT灌注(CT perfusion,CTP)扫描、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测量及Wong-Baker FACES疼痛评分。t-MIP图像与sCTA图像上显示的血管质量差异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测定术前、术后小腿的血管容积,应用组间一致性(intra-class correlation,ICC)分析两者的测定一致性,配对t检验用于检验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患者小腿的血流状态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小腿CT血管容积和ABI的相关性。结果 共评价16条小腿。t-MIP图像显示小腿血管的质量明显优于sCTA图像,包括血管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P<0.001)及主观评分(P<0.05);sCTA图像和t-MIP图像分别显示小腿侧支血管23支及45支,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容积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者间对术前、术后血管容积评估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897和0.906。术后ABI较术前增加(P<0.05),但术前、术后Wong-Baker FACE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CT血管容积与ABI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MIP可以提升容积CT图像对血管的显示质量,通过计算小腿血管容积可以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腹部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研究25例经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AIP患者临床资料,21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胰腺弥漫肿大者16例(64.0%),局限肿块型7例(28.0%),混合型2例(8.0%).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13例(61.9%),稍低密度8例(39.1%),1例胰腺内及周边见多个囊性低密度灶,MRI检查病变T1 WI序列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序列信号不同程度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23例( 92.0%) DWI序列信号升高.动态增强扫描时,胰腺病变处呈“雪花状”不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18例(72.0%)病变周围见包壳样结构.7例(28.0%)胰管形态不规则,5例( 20.0%)胰管轻度扩张.17例(68.0%)胆道系统受累;4例(16.0%)肾脏受累;4例(16.0%)见腹膜后纤维化.1例(4.0%)肝门区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AIP患者胰腺及其他腹部器官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研究Gd+-EOB-DTPA与Gd+-DTPA两种增强磁共振对比剂对肝细胞癌检查的准确性.方法 21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分别进行Gd+-EOB-DTPA与Gd+-DTPA两种增强磁共振检查,以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及对比噪声比为指标进行评价,重点比较两种对比剂的差异性.结果 21例肝细胞癌患者共25个病灶,其中<1.0cm病灶9个.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有24个病灶,仅1个病灶呈等信号.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门脉期呈低信号病灶15个、等高信号5个、高信号5个.Gd+-EOB-DTPA及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对于肝细胞癌(特别是<1.0cm)的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7分、89%、89%、89%、89%及12分、33%、33%、33%、67%,肝胆特异期的对比噪声比为:639.35,Gd+-DTPA动脉期及门脉期对比噪声比分别为:225.25及93.25,Gd+-EOB-DTPA均优于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结论 采用Gd+-EOB-DTPA对比剂能较Gd+-DTPA对比剂更好地显示肝小病灶,可明显提高微小肝细胞癌(<1.0 cm)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